用嘴拉近與人的距離 – 聊天(前篇)

為什麼聊天時總是沒辦法吸引別人的注意?

因為,要讓聽者覺得有趣,是有條件的!

本篇文章將揭露聊天令人覺得無趣的癥結點。


 

聊天

 

 

這週我想和大家談談聊天。

聊天是人與人之間一個非常基本的互動工具。不過,如果把男女生放進同一個籃子一起看,不難發現男孩子們普遍總是不擅長聊天講話、以及表達自己的想法。

 

從小到大,男孩子比較喜歡埋首在一些事情上,比如說電玩、漫畫…等等的。而且不太喜歡講出心裡的話;反觀女生,喜歡跟朋友聊心事,而且和家人處的比較好、會和爸媽分享大小事的也大多是女生。

長久下來,因為這樣,越常做的事情,越是牽涉到與人接觸互動聊天講話的,就獲得越多隱性的訓練。這就有點像假如你天天寫日記,寫作能力就會莫名其妙進步一樣,不需要別人來教就能獲得。

 

正是這典型的成長背景寫照,造就了聊天能力的差異。不少男生會覺得:「不過就是聊天而已嘛!到底有什麼?不會聊天我還不是活的好好的…」。這樣的想法很常見,不瞞你說,我自己以前也是這樣:對啊!是有什麼好聊的?我可以用別的方式去吸引對象啊!為什麼一定要靠聊天?

 

 

聊天的重要性

比如說你很會彈吉他,大學時期用這個方式征服了好幾任女朋友。那就靠吉他就好了啊!幹麻聊天?

但是想想看,假如今天沒有這種生活圈,讓你有機會跟女人認識到願意聽你彈吉他的程度,也就是說,你的環境不佳,你認識女生的機會通常是當下一次就要定生死了,這時你總不可能還是繼續用同一招吧:「欸!我吉他很強喔!我彈給你聽!」然後奢望對方聽完看到你的強,覺得你很帥,然後就突然愛上你吧(而且還要隨時帶著吉他…)?

 

問題就出在這裡。不管是吉他、街舞、B-BOX、…還是其它可以讓你瞬間變很帥的專長或能力,你都不可能在認識的當下拿出來秀,因為這麼做的話太奇怪了!但有一件事除外,那就是…

聊天 – 剛認識女生的當下唯一可以用來表現高價值的合理方式。

剛認識一個人的時候,你說你要彈吉他還是幹麻,絕對是詭異的,但聊天就不會!而且,懂得聊天的話,你可以更快速的取得別人的信任。如果是陌生人,她能很快對你卸下心房。如果是已經認識的對象,她可能會因為你的談吐喜歡上你。

 

所以懂得聊天,你們說重不重要!?

 

 

 

聊天的初衷

很多人對我說過一樣的話:「Log大,我都不知道聊天的時候要聊什麼…」。他總是很努力的去接話、找話、講笑話。比如說,女生在聊化妝,明明自己也不太懂,又硬要擠出一些皮毛,反而讓別人覺得超怪。聊天對他來說,變得痛苦又辛苦。

問題就出在這裡,因為方向弄錯了!在這邊教大家一個小技巧,以後只要感覺到怎麼想都不對的時候,那就退一步抽離出來看整件事:起初為什麼會去做這件事?這個道理不管在哪裡都適用,不一定只跟把妹、感情有關。如果在你遇到人生或職場上遇到瓶頸,也都是一樣,抽離去看大圖就能解惑。

 

所以聊天的初衷是什麼呢?

基本上聊天本來就是處於一種相對輕鬆的狀態下才會做的事。因此,內容、主題、在聊什麼…那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帶來快樂有趣的感覺,就稱得上是一個好的聊天。所以,聊天最重要的是「開心」

但是!問題就出在,很多人講出自己覺得好笑的事情,別人一點都不覺得好笑。這樣的聊天一點都不會帶給人開心的感覺。

 

舉個簡單的例子。之前我要我的學生對我講一件好笑的事情,他想了很久之後,告訴我一個故事:「之前我跟我一群朋友去看電影(國片),然後看到一半忽然發現裡面有個角色長的超像我那群朋友裡的某某某,我們笑到不行,快死掉了…因為真的長得太像了!」

他講到這邊的時候,笑得非常開心,可想而知這件事對他而言真的很趣味。可是另一方面,聽的人(也就是我)真的覺得無聊死了!笑點到底在哪?

 

我們來分析一下,以這個例子而言,今天如果我也要覺得好笑,那麼我必須:
(1) 也認識他朋友  (2) 跟那個人夠熟  (3) 有看過那部電影。

也就是說,要讓聽者覺得好笑,是有條件的。而他忽略了這個事實:我並不滿足這些條件。這就是聊天令人覺得無趣的癥結點!!

 

 

 

聊天能力進步的關鍵

每個人成長背景不同,喜歡的話題也都不會一樣,想當然,覺得好笑的點也都不一樣。關鍵是,怎麼讓每個不同的人,有男有女、有南有北、有老有少、有本地人有外國人…大家都會覺得好笑呢?

 

答案就是:你必須減少條件,降低門檻。

換句話說,你必須去預先設想,揣摩聽者的理解程度。這個好笑的點,越多人聽得懂越好!能引起共鳴的才叫有趣。

 

Log 我其實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察覺到這件事了,我把它當作相當相當重要的一顆種子,稱之為共鳴性。從那之後,我就一直不斷在注意,並且在每一次的聊天中吸收經驗、修正、學習。隨著日子久了,現在我不需要揣摩,不需要設想,已經成為一種反射動作、一種下意識的基本反應。也就說,這顆種子已經長成大樹,已經內化了!

 

回想一下,綜藝節目主持人為什麼好笑?就是因為他們的幽默都非常具有共鳴性。畢竟,電視觀眾的族群通通不一樣,可是大家都一樣覺得很好笑!這就是厲害的地方。下次看電視的時候,不妨從共鳴性這個角度去觀察他們到都底講了些什麼。

 

 

 

共鳴性

如果是上課,聽到這邊,有很多學生就會問我:可是如果她的話題跟我沒有交集,就是無法引起共鳴啊,要怎麼辦?

 

會問這個問題,就是想法太侷限了。記得嗎?跳脫你的思考慣性。共鳴性不一定是一個話題、一個主題、或一個內容。它有可能範圍縮小到一個句子、一種回應風格、甚至可能是一種表達方式。只要是任何能讓人覺得有趣的都算數。

比如說,如果是句子,你一定很常聽到「不解釋」、「不要問,很可怕」、「啊不就好棒棒」…這樣的說詞。以前從來沒有人這麼講,一開始被發明出來時,大家聽了覺得很特別,於是越來越多人開始跟著用,便流行起來了。

如果是回應風格,比如你的好朋友開玩笑噹你,然後你只回一個「幹…」或者是「有事嗎?」。這種北爛的回答,也是一種有趣。

如果是表達方式,那就更多了,比如說其中一種方式,就是把沒有生命的東西擬人化。在買飲料的時候,如果你這樣跟正妹店員說:「這杯飲料看起來好像很想被我喝欸…好了就點它吧!」。她一定會覺得你這個人很好玩。

 

所以你可以看到,不只有「話題」而已,共鳴性是無所不在的。只要是會讓人覺得有趣的,就符合共鳴性!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對話發生,只要有心,甚至是意外聽見的陌生人對話,都可能是你學習的來源。這就是種子的威力,也是 Log 我當初讓自己成長進步的方法。

現在,你也可以種下自己的種子,把想進步的慾望火力全開:你很想知道怎麼聊天才會變得有趣?然後運用你的觀察力,開始用力的吸收一切吧!

 

下次我將和大家分享聊天架構 – 一個引人注意的生動聊天該具備哪些元素?

這週的文章就到這邊。我是 Log,我們下次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