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客觀了嗎?

我們現在的價值觀,大多都是因為小時候第一次聽到身邊的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那個時候就建立出來了。

它們都是對的嗎?

有多少人生的經驗是真正經過我們自己思考體會,而做出判斷的呢?


 

眼睛

 

 

今天我們來探討,微波爐加熱食品到底會不會致癌?

以下內容,針對那些從來沒有聽過這個議題,過去也沒接觸過相關資訊的人來說,會特別有感覺。因為目前為止,你們是一張白紙。

有聽過的人,請先忘記你所知道的,看看下面這個例子:

有一天,小明在FB瀏覽,看網路正妹的時候,他偶然瞥見「請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爐加熱或烹煮食物」的標題。出於好奇,他點進去看。文章的內容在警告人們微波食品有致癌的風險。同時裡面也舉了一些化學反應來佐證:

…..若用微波爐加熱會令食物變質!!其中包括胺基酸出現的同質異構變化,把左旋(L-form) 的易吸收形態變為不易吸收的右旋(D-form)。例如肉類的精氨酸L-Arginine變為D-Arginine,長期吃這種形態的肉類對健康會有很大影響,亦可能會間接造成腸癌。蔬菜微波後,會將植物生物鹼(Plant Alkaloids)轉化成致癌物…..

 

這只是其中一小段,小明很認真的看完整篇文章,忽然有種「光是看著微波爐加熱食品就會馬上死掉」的恐懼,覺得以前的自己怎麼那麼無知,那麼愛吃seven的微波便當,方便又快速。於是從那天起,小明就不太再吃微波爐食物了。

 

另外,小明有個朋友叫作小華。和小明之前一樣,小華也從沒聽說過微波爐和食品的關係。某一天,小華邊吃飯邊看FB的時候,看到一篇文章,標題是「微波爐食品並不會致癌,不要再聽信網路謠言了!」。文章裡面提到:

…..微波爐致癌且輻射大無科學依據。

結論:謠言粉碎。
總的來說,關於微波爐「致癌」、「產生有害物質」的說法都是謠傳。雖然微波爐難以幫助我們做出很美味的食物,但是它所帶來的方便、快捷,是它的巨大優勢。對於老人和孩子來說,用微波爐來熱菜熱飯,也要比電爐或者煤氣要安全多了…..

 

於是小華這才知道這陣子「微波致癌與否」的話題吵得挺兇,原來那些認為會致癌的人都被誤導了。

 

有趣的來了。假如有一天,小明和小華在聊天的時候,不小心聊到微波加熱食品的話題,大家覺得會怎麼樣呢?

小明:「講到這個,微波加熱食品還是少吃為妙吧!你知道那會致癌嗎小華?」

小華:「致癌?小明你從哪聽來的呀?那個已經被證實是假的了,別再聽信謠言了啦!」

小明:「微波會讓食物胺基酸的什麼左旋變右旋啊…因為這樣所以才說微波食品會致癌,怎麼會是謠言?而且我是為了你的健康著想才提醒你的。信不信隨便你。」

小華:「我知道你一定是看到了某篇網路文章。但是網路上說不見得都是真的。現在的人很容易看到什麼資訊就照單全收,很少會去求證。我是覺得微波食品不可能致癌啦,不然你看那麼多人吃了那麼久了還不是沒事。如果真的會致癌,超商一定被爆料到死,早就倒光了!」

小明:「(有點火大)不然你說說看,剛剛胺基酸的那個哪裡不對?我只是把我知道的提醒你一下。奇怪,關心你的健康還這樣…」

小華:「(一時之間也講不出個所以然)反正那個是謠言啦!你不需要對微波食品那麼大驚小怪,吃微波食品還是活得好好的還不是一堆人…」

 

看到這邊,我們可以發現,小明認為微波加熱食品「會致癌」。不知道這件事的人都是危險的,會想要「幫助、提醒」他們。

而小華則堅信那只是謠言,認為原來廣眾大部分都對微波有誤解,也想要試著「導正」他們。

好了,到這邊為止,我講那麼多,到底干微波爐什麼事,到底要表達什麼?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就是現在這個社會普遍的現象?對於第一次接收到的資訊,我們深信不疑的接受程度是超乎想像的…。很少有人在第一時間會先去思考資訊的正確性和真實性。

不僅如此,除了馬上照單全收,在爾後還會試著去影響、導正、甚至「幫助」別人。

小明就是一個例子。因為過去從沒聽過,所以第一次接受到這個資訊時,會有一種「原來還有這種事情!」的感覺,正因如此,這加深了他的「相信」。

由各位讀者客觀的出發點來看,小華的立場似乎比較合理。因為他所接收到的資訊比小明看到的更晚出現,也比較齊全。

小華說:「網路上說不見得都是真的。現在的人很容易看到什麼資訊就照單全收,很少會去求證…」。因為小華知道他看到的,是一種「推翻謠言」的文章,是已經是被證實過的版本了。

 

但各位知道嗎?這就是我要表達的。

對小華來說,他不也是第一次看到微波文章嗎?不也是第一次看到就「照單全收,沒有去求證」嗎?不也是「沒有接著去瞭解到底那些在講微波致癌的文章,細節在說些什麼」嗎?

既然也沒辦法有個明確的證明,自己也沒親自求證,和小明一樣,單憑看到一篇網路的文章,就把觀念嵌入自己的腦中,又如何能說自己才是對的呢!?

如果事實這麼明顯,又為什麼會有兩派爭議?文章的正確性與否,真的只建立在「文章出現的時間順序」上、「後者推翻前者」,如此草率嗎?

 

其實關於微波致癌,我並沒有支持哪一邊的立場,因為我兩種文章都看過。

面對這種狀況,比較合理的態度,不是應該是在發現別人的立場與自己不同時也去思考:「會不會是我過去接收到的資訊是錯的?」嗎?

抱著這種態度,你就會去仔細聆聽對方在講什麼,而不是一股腦的只想「導正」或「幫助」別人。這往往只是造成更多的衝突、更多吵架,就像現在一天到晚出現的社會新聞和網路筆戰一樣。

再者,因為我們所聽到的所有事情,都只是聽說,並沒有、或沒辦法親自驗證,所以都不一定是真的。否則,一個事實又怎麼會出現了兩種(以上)的說法呢?

所以,對於這種狀況,我們的立場應該轉換為「觀察態度」。抱持著一種「先知道有這件事就好,不下結論。未來如果有聽到相關主題,再加入判斷」的態度。

這就叫作客觀。

 

雖然這只是一個很無聊的微波爐例子,但是從小到大,我們接收了多少資訊?

我們活在一個盲從、行為想法大多被程式化的社會。

我們現在的價值觀,大多都是因為小時候第一次聽到身邊的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那個時候就建立出來了。你的親人、你的師長、你的同儕、宗教、電視節目、…。

他們都是對的嗎?要怎麼證明到底對或不對?如果沒辦法本身親自去確認、沒辦法親身體驗,為什麼你會堅信這樣才是對的,其他都是錯的?

這裡所講的,不單只是一些科學事實,更包括一些做人處事以及感情上的價值觀:

「聽爸媽的話才是乖小孩」

「把書讀好,考上好的學校,往上念越高,才是好學生」

「常常看新聞、報紙關心國家大事,才是好公民」

「不違背宗教的教條,才是虔誠的信徒」

「對女人應該要專情體貼,紳士有理,才是好男人」

 

有沒有發現這些常見的例子都很類似?

 

有多少人生的經驗是真正經過我們自己思考體會,而做出判斷的呢?

有多少人生的決定是真正聽了我們心裡的聲音,而做出選擇的呢?

 

這個問題,現在你發現了。

那麼你就已經從不知道,變成知道了。在這裡,我送給各位一顆種子,叫做「客觀」。

註:不知道「種子」概念的人,可以在我的免費下載電子書「達人之路」中找到。

 

這是我今天想送給大家的禮物。這或許跟把妹、認識女人沒有直接關聯。但是學會「客觀」,對你未來的人生,包括你的感情路,勢必會有很深的正面影響。

 

祝福各位讀者,這顆種子將來都能長成大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